女会计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分类] 原创 闲话红楼之—长向花阴弄手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1 12: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记得这是第几篇红楼赏鉴文了,或许多年后的某个周末,我会把它们收集一处,好好排列,编上序号,顺便再修改一番,弄成集子。
本篇题目,来自牡丹亭里一句长向花阴课女工,然而在2020年之后,我说手工,所有人都能立刻明白了。
在古时,女儿们不可干涉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甚至读书识字都是机会罕有,那么她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哪里呢?做女红,也就是手工呗。那时候,一位女孩如果手工出色,是可以名闻乡里的,想当名媛的话,把手工做到技艺超群就可以了。
1 足以售卖的水平:封氏和娇杏们
火灾之后,甄士隐不能重新打理家务致富不说,还极端不负责任地离家出走,抛下无儿无女的老婆封氏,和两个丫头。这三人日夜做些针线发卖,帮助家用。可见她们的针线,既然能卖出去,那就是不低于普通人。为了做活计,就要买原料比如针头线脑,有一天娇杏出门买线,正遇见当了官的贾雨村坐轿路过,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若是刺绣,丝线可不是人人都能自产的,抽丝染色,那是另一番本领,需要量产才能有规模效益,卖价才便宜。若是只需要缝纫的棉线,那也是有市场可以购买,要知道,从面花到棉条,这一环节,都是能独立出来的,就有人是买进棉花卖出棉条,然后有人买进棉条卖出棉线。
封氏是一位重要配角的母亲,能给她的文字必然不多。若放在现代,作者可以加些描写:那个女孩的暮年在故乡度过,她幼年学的针线,此时成为她谋生的职业,以往的一切,比如她在妙龄嫁入苏州城,于繁华世界里陪伴她的良人出身望族,有财产有品味,江南宅第里不时有官宦和才子往来,生过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等等如此,仿佛从没有发生过。这本书里,别人的故事尚未开始,而她的故事,已经剧终了。
2薛宝钗:对于手工她是特别热爱的
宝姐姐的第一次近镜头特写,是在第八回,她在家养病,宝玉闲的无聊去探望。未见宝钗,先见薛姨妈,薛姨妈做什么呢,在向丫头们分配针线任务。这里表达的是,她家人不多,她需要亲自管家。所以薛姨妈比王夫人忙很多,王夫人相当于公司高管,凡事都能指挥王熙凤这个中层去干,而薛姨妈如同小部门主管,事事都得操心。然后就是见宝钗了,宝钗做什么呢,坐在炕上做针线。
话说宝钗这是刚刚病愈,就做针线,读者不要以为这是劳苦大众的被迫的工作,她这病尾之做,完全是基于爱好,心情愉快地做。她要是不想做,当然可以命令丫头们去做好了给她。
病好了做针线,病中呢?也没停。第八回宝钗养病已经大好了,第七回她在病中,周瑞家的见到她,她正和莺儿一起描花样子呢。别人病了,或者躺睡,或者散心,或者吃点好的补补,而宝钗,在做手工。
针线刺绣这些,不爱的人,认为是辛苦劳作,对热爱的人而言,那就是减压神器,拿起来,神清气爽,烦恼皆忘。
不仅烦恼可忘,原则也能忘。
第三十六回,宝钗去怡红院,宝玉正午睡,袭人在一边做针线,是裁剪好了的肚兜,正在往上绣花。花样很传统或者说很俗:红莲绿叶,五色鸳鸯,绣在白底子上。这里其实也写了袭人的审美,这是典型的巧丫头的水平。
这红花绿叶彩鸳鸯,和薛家的日常配色比,是另外一种风格。宝钗一见了就欣赏,她夸奖鲜亮活计,在此不是客套话,她是真心称赞。接下来,由于这件刺绣实在可爱,她忘记了旁边还有个熟睡的男生,不由得坐下来拿起针,接着刺绣下去了。
宝钗是个严守封建礼教的人,有人说她就是个女版贾政。坐在睡觉的男生身边做针线,这一类似贤妻的场景,黛玉见了都笑,宝钗怎么就这样了呢?她是完全沉浸在刺绣的快乐中了,余者皆忘。作者对这事给予了级别不低的重点描写,你看红楼全书,章回题目里涉及做手工的,也就是不多几次:宝钗绣鸳鸯,莺儿打络子,以及晴雯补裘
住进大观园,宝钗也和母亲商议,打点针线在蘅芜苑做,夜夜灯下女红,却从不说辛苦,因为她喜欢。若换了湘云,恐怕就会叫累得慌了
3 贾母调教出来的好手:晴雯和袭人
逢年过节做生日,贾母都能收到很多礼物,其中不少成衣。可是贾母,从不穿别人做的衣服,她这真不是廉洁节俭,更大可能是,她看不上别人家的手艺。贾府,养着多少人,针线上的,裁剪上的,专业做衣服,还有浆洗上的,专业洗衣服。
晴雯和袭人的手工,绝不是自学成才,也不是向亲朋好友学来,那应当是贾母调教出来的,贾府里专业的针线裁剪队伍人才济济,贾母随便喊谁来教她们,都能招之即来。
然后我们看见了俩人的水平。
袭人,做的手工,连宝钗见了都由衷称赞。不止如此,她还负责管理宝玉的所有衣物,包括穿什么,做什么,等等。怡红院的丫头多,并不是都在端茶倒水喂鸟扫院子,她们的一大部分工作量就是做针线,得供得上宝玉四季衣服鞋子袜子,所以这人手不能少。和薛姨妈管理她家丫头不同,袭人的管理经常不够强势,小丫头们不听话是常见的,花大姐姐叫你描花样子,这被派的就敢有情绪,而晴雯,地位上仅次于袭人,更不受管,所以袭人除了自己辛苦之外,都能求助湘云帮她干活。
晴雯的手艺,比袭人更强,甚至比贾母的专业队伍都强。作者对此的描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不绕弯的吹,赤裸到什么程度,让贾母这个要求不低的鉴赏人直接说就她还给宝玉使得,意思是她在众丫头里,手工水平那是第一梯队。写她做界线,衬托环境是她病了,病的很重,这时来了个织补任务非常紧急,并且这个任务外面的专业队伍都不敢接(也侧面反映了贾家消费水平和多少年之前比是降低了的),而晴雯,c位亮相,聚光灯齐照,她勇敢地挺身而出,深夜用功,终于在使用之前搞定。
这段故事也是上章回标题的,真是级别不低啊。可是剥去外壳,核心不就是一个特级教师带病深夜紧急讲重点题型让学生获得好成绩嘛,写作手法过于一般,但是,由于曹公的渲染本领,我们都忘记了这深夜带病完成紧急任务的梗是多么俗多么假,并且在曹公带领下非常喜欢晴雯,要知道若没这段故事,晴雯的形象是减分很多的。
都是丫头,就因为袭人想当姨娘,所以她再怎么辛苦灵巧,都只配一段放弃午休精心备课的描写,对比一下晴雯,就因为没想当姨娘,所以她的缺点都成了个性,而袭人的优点,都成了心机。可是在贾府里,若不争取升个姨娘,还能干啥呢,以后配个小子,成为人老珠黄的婆子,还是凭专业本领当个针线上的小头目?那太难了,不是仅凭手艺好就行,还得给王熙凤林之孝等人贿赂送礼呢,此外,就只能悲剧地死在书中给读者看了。
贾母只穿自己家团队的作品,宝玉个性强悍不输其祖母:他只穿自己屋里丫头做的衣物,并且还能准确区分是不是自己屋里丫头做的。这毛病纯是惯的,但袭人和贾母一样,肯惯他。没办法人家就是有条件。除了少爷脾气之外,这事还说明,宝玉继承了贾母的风格所以贾母喜欢他不是没道理,而怡红院的针线水平总体不低,宝玉出门,佩戴的荷包都能被人抢走,这抢荷包的细节,一是宝玉和那些人熟络并且没大没小,再就是那些人谄媚之态可掬,再就是,宝玉的荷包真的很精致啊。以后谁拍红楼,到这一场时,一定给被抢的荷包一个特写啊,告诉观众们它是多精致。
4 贾探春和赵姨娘:不交流的母女
探春也喜欢手工,但只是喜欢,并非热爱。这个喜欢的程度是这样的:肯做,并且自己攒钱去做。
她的作品不好,倒不是针脚歪斜,而是式样太不合时宜,尤其是男鞋,她又不知道街面上流行啥样的,只能靠自己想象力去做。
她做的鞋子,花不少时间,用料也是上乘,可是宝玉穿了,贾政看见就骂,说质量太差,糟蹋东西糟蹋功夫,宝玉都不敢说是探春做的。
这里隐藏了一件事:探春没有向赵姨娘讨教过怎么做男鞋。
赵姨娘c位出镜的戏份不多,大多数镜头里她都是当配角,但是和马道婆那场戏她是妥妥的主角。马道婆去看她,一进屋子,就看见她炕上堆着一堆边角布料,正粘鞋呢。所以赵姨娘是会做鞋的,并且,她肯定给贾政做过,知道贾政的喜好。但是探春不肯向她讨教啊,如果请教怎么做男鞋,赵姨娘那个脾气,首先不是教式样针线,而是问给谁做,花多少钱,为什么不给贾环做,这钱省下来给自己多好,真是没良心,等等,然后就是做不成。
5 林黛玉:做的没有剪的快
林妹妹是主角,她没有被随意加上一点琴棋书画的爱好特长,而是被细致描写的。诗词固然优秀,女红这种基本功也是绝对不能落后,但她的人设本就不是宝姐姐那样的贤惠模板,所以她病中(这是常态),不是做缝纫刺绣排遣,而是写诗词抒发。
黛玉的手工水平如何?作者以最少的笔墨最多的角度写了。
她会做香袋,会熨烫,裁剪刺绣都行,弄个香袋,精致的了不得。可见技艺高超。手工这事,若要精致,除了技艺水平,还需要时间功夫,越精致越费时间。她的香袋那是花很多时间费心费神做出来的。
红楼笔法,本来就是一写多用,写手工肯定不能只写手工,必须连带别的一起写了。于是提及香袋精致之处,黛玉因为和宝玉怄气,自己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苦做的精致香袋给剪了。
话说一位大小姐发脾气,如果是只哭闹而不损坏东西,那么表达力度真是不够的,根本引不起重视,可要是摔些值钱的茶壶茶碗,动静是大了,却不能让人心疼她本人。于是曹公给安排的是,她亲手毁了自己的心血之作。
这种带点自虐的行止,既展现了人物性格,也达到了毁东西引人重视的哭闹效果,并且,她毁的是自己的作品,不是买来的,也不是丫头做的,也不是别人送的———所以她这是行止有节,丝毫没有妨碍别人,怎么不叫人怜惜呢!
那个香袋有多精致?你看宝玉紫鹃,有多心疼,它就有多精致。如果水平非常差,紫鹃宝玉看她剪了,只会舒一口气:终于剪了,不然做好带出去也是丢人啊,太粗糙了。
6 史湘云:工作量最大的主子
云姑娘是贾母的兄弟的孙女,并且父母早逝。
到她叔叔这一辈,头衔是忠靖候,如果认真讲究世袭规则,她爷爷的头衔有可能比侯爵还高。所以贾母娘家背景很牛。但就是这样的人家,为了省费用,不用针线上的人,所有的衣服鞋袜都自己做——-当然不是只有主子们动手,丫头们必须也得做啊,这样的确很锻炼才艺,可湘云也真的很累。
这里隐含了一个信息就是,史家如果保持现在的衣履水平,所有工作全部外包,会是很大一笔花费。史家的自产自用,不是穷到用不起针线上的人,而是,消费水平太高外购不合适还是自产吧。这就好比,我手上这个16卡的粉钻如果找人镶嵌实在太贵,不如我自己搞搞吧,反正我能做的和名牌店一样好。
湘云可能是此书中工作量最大的主子。她的水平,袭人这个巧丫头都看得上,而工作量呢,她和史家的女眷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穿用的衣物,还要做好男人们的衣物。这个量,比热爱针线的宝钗大很多,宝姑娘基本是做好自己的,至多再做点母亲的,也就罢了,薛蟠的有薛姨妈带着丫头们做呢。
湘云不热爱针线,所以这个工作量,她觉得很累。
7 贾母的欣赏水平:她看得上的是艺术级别的作品
红楼的特点是,随便一段文字,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也体现眼花缭乱的写作技巧,否则它就不是红楼了。
描写的无数家宴中,有一顿,写了贾母喜欢的摆设:慧纹屏风。这个屏风用了当年艺术大师慧娘的作品,优质到什么程度:
1 贾母喜欢,在她这里,这是珍藏级别的。
2 这是顶级的艺术品,可以进贡皇宫,并且是贾家这样的世族进贡。
3 文化圈子的人都公认其艺术性特别的高。
4 它是非卖品,完全不是为了赚钱而生产的工业产物,并且作者早逝,导致作品极其罕见,所以也就非常的昂贵,特别的值钱。
以上优点,一个词概括就是:国宝。
难怪这位老太太不肯随便穿别人赠送的衣服,要自建自养团队自制,她就是眼光高啊,别人的手工她根本看不上,又不便直说看不上,那就说不习惯穿别人做的衣服吧。
贾母对黛玉是疼爱,对宝玉是宠爱,对三春是亲爱,对宝钗,那是有点欣赏了。为啥欣赏她,原因之一就是她手工非常好,不仅技艺高,还做的勤快,这在贾母眼中,妥妥的是加分项啊。宝钗写诗写的很好,说明她有艺术能力,至少是鉴赏能力,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多好的配色观点,所以她的刺绣作品就不会是大红大绿,而是有艺术特质,可不正对了贾母的欣赏口味么。
8 莺儿:宝钗挑丫头的标准
原著的章回题目,提及手工的有几次:宝钗绣鸳鸯,晴雯补雀金裘,再就是莺儿打络子。若论打什么,湘云也会打蝴蝶结,并且比袭人的手艺好,以此推论,袭人刺绣不错,缝纫也不错,但是绳艺编织等等功力一般,所以她会求湘云打蝴蝶结,也会求莺儿打络子。
莺儿刺绣不错,她这不能不错,因为宝钗热爱这个,如果她不够优秀,怎能服侍得了宝姑娘。所以她一出场就是在陪宝钗描花样子。贾府诸人,应该是比较偏科,裁剪缝纫刺绣都重点学了,打络子却没有学好,因此莺儿到怡红院做这个,获得了宝玉袭人众人的围观,而宝钗的意见,显然也是袭人们不曾深思过的有益知识。
莺儿行走在大观园,可以随手拿柳条编花篮,可见也是喜欢手工,这点有宝钗的影子:因为喜爱,从不认为这是劳累的工作。
宝钗的丫头不止一个,戏份却只有莺儿的多,另一个文杏属于没台词的群演。话说红楼里姑娘们的丫头,并不是能够管理衣服首饰,做好收纳工作就足以担当了,如要竞聘,日常家务之外,还得比拼才艺。莺儿听得出通灵玉和金锁上的句子是一对儿,这在读书识字人耳中一听就是对仗的,可莺儿未必识字,她能听得出,凭的就是个聪明。心灵手巧,这是宝钗挑丫头的标准。香菱也是有灵气的丫头,宝钗很喜欢她,也支持她学诗学写字,其实在原著中做丫头,真用不着懂得诗书呢。
9 巧姐:大户人家初学者应该得到什么样的鼓励
这是后四十回的事情了。
巧姐已然长大,跟着家中女佣人学习拉锁子之类的基本的,简单的手工技法。贾母听了,反应是:
1,咱们这样人家,用不到自己做这些。
2,你学点也挺好,学习目的是,避免被别人拿捏。
所以,后四十回毕竟只是后四十回,贾母的答词里,满满的是生存之道处世之道,市井小民的气味非常浓郁,她在这就是个一门心思算计着过日子的老妇,而不是鉴赏家的角色了。
似乎是三毛说过,她每学一样才艺,比如钢琴绘画,都有人点评:学这个好啊,以后可以做家庭教师,教别人赚钱啊!她就不明白了,自己学这些,是被艺术本身的美好所吸引,为什么总有人把一切都说到赚钱养家上去呢!
如果保持前八十回的鉴赏家水平,贾母听说重孙女开始学这个,她的反应可能是:
1,乖啊,那柜子里有一套特别好的针绷剪刀送你
2,要说针线,咱家的缝纫团队里谁谁是最好的,我可以派她教你
3,你倒是不必先学这些动手的,我说一套屏风,你看看,心里有了,手上也就有了
这一节的教益是:
一个女孩,她家非常的富有,这一天她对你说,她在学习刺绣。那你的答复是什么?
1,学那干嘛,多累啊,咱逛吃去啊!
2,哎你家那么有钱,根本用不着你做这个,花钱去买就行啊!
3,啊我知道,你是要多了解一些,怕以后买绣花衣服吃亏上当吧!
4,学学挺好啊,你是怕人说你啥也不会鄙视你吧!
5,挺好啊,万一以后用到了不怕没人替你做啦!
以上答案都犯了后四十回贾母的毛病。你若是她的见识对等或者更高一点的闺蜜,你的回答应该是以下这样的:
1,啊你是从哪一套教程开始的呢?
2,我想想,以你平日的性情偏好,可能发展为哪一个流派的高手呢?
3,哈哈你也要开始啦,当年我在巴黎因为特别迷法绣,拜过谁谁为师,至今还是她的铁粉呢!
4,作品出来别直接挂墙上啊,我教你怎么保存怎么保养。
5,你赶快学,我的刺绣水平三年没长进啦,期待你的指点提拔!
10 结尾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无论读多少遍,总能有新发现。这书是把多少系统杂糅在一起却不显得拥挤或硬塞,而每个系统都能被读者轻轻捏住纲目、举起眼前,仔细欣赏。正如那件著名的衣服,正面看是一色,侧面看就是另一色,白天看是一色,灯下看就是另一色。
本文没提凤姐儿。她显然不爱做针线,可是她擅长食品制作,这也是巧媳妇必备技能。何以见得呢,你看,刘姥姥随机问一个菜,她都能详细介绍原料和工艺,若不是经久的留心和擅长,怎能随口道来。所以贾母喜欢她,也是有道理。
全书,除了晴雯补裘那段写了手工具体动作,别处就都只是侧面描写了。这也是红楼特色,说一点藏一点,让你去猜,就是要吊你的胃口,你能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7048223号| ( )

GMT+8, 2025-5-29 08:28 , Processed in 0.0622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